一逆已令阴竭,尚可延引时日;再逆则阴立亡,故曰促命期也。然下焦之结多冷,不比上焦之结多热也。
可见脉迟胃虚,不但下之无益,即发汗利小便之法,亦不可用,惟当用和法,如甘草干姜汤,先温其中,然后少与调胃微和胃气可也。此承上条详言证脉,以别其治也。
今脉微欲绝;里寒外热,是肾中阴盛,格阳于外,故主之也。热结于里则腹满;热盛于胃,故□语也。
若是者消渴为传经之热邪,传入厥阴无疑也。魏荔彤曰:此三条虽皆外寒挟湿之邪,瘀而成热之证。
方有执曰:脉微而厥,统言之也。盖脾与胃同处腹中,故腹满、腹痛两皆有之。
邪伤其经,故口苦、咽干、目眩也。且头汗为阳邪上壅,不下通于阴,所以剂颈以下不能得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