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小儿呕吐作渴,暑月或用玉露饮子之类而愈。阴虚则内热,阳盛则外热。
病气既见,形气已虚,当推其所因用药,加漏芦以治其母,儿饮一二匙。余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、柴胡数剂,诸症稍可,又以补中益气汤数剂,饮食少加;又因散解利之剂,手足逆冷,睡中发搐,余谓此脾土虚,而肺金受症,重伤真气故也。
但胁下作痛,去炮姜加木香、肉桂而痊一小儿因乳母大怒,发热胁痛,亦患前症,兼汗出作呕,先用小柴胡汤一剂,子母俱服顿愈。海藏用四君、芎、归,治虚弱之痢;四君、干姜,治虚寒之痢。
又寒热二症,不可不辨。一小儿十五岁御女后,复劳役,考试失意,患痫症三年矣。
视其面色黄白,余用六君、补中益气二汤,补一小儿伤风咳嗽痰涌。若目睛微动,潮热抽搐,吐泻不食,宜用秘旨保脾汤。
柏子仁散治囟门不合。余曰∶鼻准青白多而黄色少,属脾胃虚寒,肝木所侮,盖口角流涎,脾气虚而不能摄也,大便重坠,脾气陷而不能升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