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见『伤寒论·太阴篇』篇内,不复释。此承上条以明其治也。
阳明病,下血,□语者,此为热入血室,但头汗出,当刺期门,随其实而泻之,濈然此条注详见『伤寒论·阳明篇』内,故不复释。盖阴与阳常相须也,不可失,失则气机不续而邪乃着,不失则上下交通而邪不容,故曰:阴阳相得,其气乃行,大气一转,其气乃散。
经曰:望而知之谓之神,是以目察五色也;闻而知之谓之圣,是以耳识五音也;问而知之谓之工,是以言审五病也;切而知之谓之巧,是以指别五脉也。新产虽喜其出汗,喜其血行,又恐不免过伤阴液,致令胃干肠燥,而有潮热谵语,大便□难,似乎阳明胃家实者。
脾专主腹,故腹大。然干呕非反胃,厥非无阳,故下咽气行即愈。
以散漫于心下如盘,不必辛热之剂以发之,但用枳术以散之,得腹中耎而水自消矣。牛肺从三月至五月,其中有虫如马尾,割去勿食,食之损人。
肾主骨,肾与膀胱为表里,故病则少腹满,背与骨俱痛也。天庭面首,阙上喉咽,阙中印堂,候肺之原,山根候心,年寿候肝,两傍候胆,脾胃鼻端。